法律并沒有對不當得利的立案金額作出明確規定,只要是不當利益,都可以立案,無論金額大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規定:
第九十二條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也規定了:
第二百七十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
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不當得利5000會判刑嗎?
不當得利屬于民事行為,不會受到刑事處分。不當得利者拒絕歸還不當得利,受損害方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歸還。不當得利只有在數額較大(司法解釋標準1萬,部分地方立案標準為5千。)拒不歸還時會構成侵占罪,才會涉及到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但經人民法院判決,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
【不當得利】沒有合法根據, 取得不當利益, 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不當得利訴訟時效是多久?
《民法通則》第135條至137條規定我國訴訟時效期間分三種,分別為特別訴訟時效期間、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并規定了訴訟時效期間從何時起算。
普通訴訟時效期間與最長訴訟時效期間適用范圍相同,適用于特別訴訟時效期間適用范圍以外的請求權,二者除期限不同外尚有如下區別: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之時起算,而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受侵害之時起算;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可能有中止、中斷,麗最長訴訟時效期間沒有中止、中斷的問題。
適用最長訴訟時效期間的前提是權利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現實生活中,不當得利受損人的權利被侵害往往不是受益人的行為所致,而主要是受損人自己,個別情況下是第三人的過錯或自然事件引起的。在受損入自己過錯的情況下發生不當得利,受損人是知道至少是推定受損人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因此,不當得利是受損人自己引起的,不適用最長訴訟時效期間。
據上分析,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絕大多數應適用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即適用《民法通則》第135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2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的規定: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據此,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行使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受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的存在;二是受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益人,兩個條件要同時具備時效才能起算。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侵權問題請和本網站管理員聯系刪除。
廣東德納(武漢)官方公眾號
客服咨詢微信